期刊信息
主办: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;中华中医药学会
主管:国家中医药管理局
ISSN:1005-9903
CN:11-3495/R
语言:中文
周期:半月
影响因子:1.817375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化学文摘(网络版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5-2016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7-2018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9-2020);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中药学
期刊热词:
药理
回归中医高血压头晕,竟因为大便不通,中医思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(本文仅供学习、参考。文中所述配伍、方剂,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、应用!) 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内科学》、《中医方剂学》 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 回归中医,中国人
(本文仅供学习、参考。文中所述配伍、方剂,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、应用!)
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内科学》、《中医方剂学》
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
回归中医,中国人还要等多久?
我不知道。中医学作为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,对中国人来说,越来越陌生了。
甚至有人,把它斥为歪理、邪术、巫术!
对此,我深深痛心。
现在,我给你讲一张案例,和一张配伍。通过它,你就知道了,中国人回归中医,是多么重要了。
话说啊,有这么一个男性,年56岁。
什么毛病呢?就是脑袋迷糊,高血压。高压210,低压110。
脑袋迷糊的同时,还发热。他入院三天,经过治疗无效,于是请中医来看。
刻诊,见患者躺在床上,不敢起来。只要一起来,立刻天旋地转。同时,面红目赤,叹息,心烦,不想吃东西,口干,想喝凉水。
细问得知,大便已经六天没排了。
看舌脉,发现是脉弦数,舌红,苔黄,少津液。
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,一张配伍呼之欲之,跃然纸上。但见——
玄参15克,麦冬12克,生地15克,大黄(后下)9克,芒硝(冲服)6克,栀子9克,代赭石(先煎)20克,钩藤(后下)12克,牛膝12克。总共才开2剂。
结果怎么样?一剂药下去,排下大便好几枚。味道那个臭啊,别提了。大便下去以后,眩晕之感明显减轻。接着,再用一剂,大便又下来好多。这一回,眩晕继续减缓,发热感消失,心情愉快,血压降到高压180,低压94。整个人可以下地走路了。
但是,由于患者还是苔薄黄,舌红,脉象偏弦数,于是继续用药,原方去掉栀子、代赭石,加入白芍、菊花、枸杞、制首乌。
这一回,5剂药下去,诸证悉平,眩晕消失,出院了。
这是什么道理啊?
我跟你讲,问题就出在他便秘的问题上了。便秘和高血压,迷糊之间,有联系吗?有啊!
其实,这个人最初的问题,在于肝郁化火。他脉弦数,舌红苔黄,少津液,这都是肝郁化火。
肝郁化火之后,出现一个问题,就是影响了胃气的通降,更影响了肠道内津液的输布。于是,胃气不降,肠道内津液不足,导致便秘。
他这一便秘,坏了,那相当于后门堵上了!肝郁化火之势得不到降泄,只能往上返。这一返,不要紧,整个人就脸红、目赤、血压高、头迷糊。至于说口干口渴,喜欢冷饮,这些都是火势燔灼的表现啊。
这时候怎么办啊?咱们把大便通下来,令火势降泄,不就好了吗?
所以,你就看到了上文所述的配伍。为了你看着方便,我把方子再复述一遍——玄参15克,麦冬12克,生地15克,大黄(后下)9克,芒硝(冲服)6克,栀子9克,代赭石(先煎)20克,钩藤(后下)12克,牛膝12克。
这个,其实是增液承气汤的加减,属于古方的化裁应用。其中大黄、芒硝这是通便用的。玄参、麦冬、生地,这是滋补阴液用的。目的,是让大肠润泽,燥屎得泄。在这个基础上,用代赭石、钩藤降逆清热,用牛膝引血下行,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希望。
等大便下来了,火势不往上返了,头晕现象、血压升高现象,都会缓解。
最后,用白芍、枸杞、菊花、制首乌,进一步柔肝清热,培补肝肾精血以养正气,这样患者慢慢就恢复正常了。
我这么说,你懂了吗?
其实,所有这些,我们必须用中医的思维,中医理论来感受和解读。用西医思维,你想不通的。凭啥便秘,作为消化系统的事儿,能影响血压呢?但是中医看,两者有关系。这就是中医整体观的特点。它把人身体里的所有内容,包括脏腑的功能,气血的运行,气机的升降,都看成整体。这儿不对,那儿就可能跟着不对。我这么说,不知道,你体会到了没有。
所以我说啊,有些时候,我们中国人要重视中医,甚至要回归中医!用中医视角看问题,的确能看到一些西医看不到的东西。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宝贝,我们为什么熟视无睹呢?
文章来源: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yfjxzz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07/49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