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信息
刊名: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
主办: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;中华中医药学会
主管:国家中医药管理局
ISSN:1005-9903
CN:11-3495/R
语言:中文
周期:半月
影响因子:1.817375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化学文摘(网络版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5-2016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7-2018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9-2020);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中药学
期刊热词:
药理
主办: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;中华中医药学会
主管:国家中医药管理局
ISSN:1005-9903
CN:11-3495/R
语言:中文
周期:半月
影响因子:1.817375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化学文摘(网络版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5-2016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7-2018);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(2019-2020);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中药学
期刊热词:
药理
倪海厦 - 正统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的差异!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我简单的说明一些有关中医的历史问题给读者听,这伤寒家与温病派的争执不是现代才有的,有其历史背景的,最早的温病二字就出现在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中,-- 素问--生气通天论--[冬伤于寒
我简单的说明一些有关中医的历史问题给读者听,这伤寒家与温病派的争执不是现代才有的,有其历史背景的,最早的温病二字就出现在黄帝内经与伤寒论中,-- 素问--生气通天论--[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], --热论--[先夏至日为病温, 后夏至日为病暑] . 在难经中也有提出像湿温,热病,温病的名词,而伤寒论里也提到[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为温病], 也就是因为这些 , 于是就造成后世的温病学说,也因为都是说热症,所以他们主张使用辛凉清解的治法治病直到今天.
在我国晋朝时有位名医叫做王叔和,他认定温病是因为四时不正之气造成的,再四百年以后,有--诸病源侯论--出现,将温病列出二十二症候,又给了温病学术 的依据,在唐朝时有位名医孙思邈他着有---千金方---,同时有另位名医叫做王 焘写了--外台秘要--,此二巨著皆记载有温病的药方在内,像温毒,温热,温毒发斑,冬温,冬温发斑等症状陈述,
之后我国在宋,金,元朝代时又有四大名 家,其中之ㄧ就是刘完素,这位当时之名医,将其治温热病之经验,也主张使用寒凉之药,到明朝末年时(崇祯十四年),当时 因为战乱而导致人民东奔离西,居无定所,生活困苦之下造成疫病流行,而当时医师使用伤寒法治疗这疫病,却没成效,当时医家吴有性,江苏震泽人士,认为伤寒 与温病二者截然不同,温病是因为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,非风非寒非暑非湿,所以就在第二年,著作--温疫论--,自此以后温病治症就形成ㄧ专门学派了,
书中对于温疫的传染病源,途径,与人体的抵抗力多强等等都写得很详细,甚至于包括动物的传染如鸡瘟,鸦瘟,猪瘟,牛瘟等等,都发现到同类动物传染同样的瘟 疫,不同动物间不受传染等,他虽然与王叔和都主张温病,但是二者看法却不同,因为对病源有不同的解释,简单说,王比较认定是气候造成温病,而吴比较倾向是口鼻吸引入疠气所造成的温病,吴的温疫论可以说是我国第一部专论温疫病的书,因此又加强了温病派的理论基础,到十八世纪以后,就形成温病派,而其代表人物 就是清朝著名的医师叶桂,字天士,安徽人,他先后曾拜十七位师父学习各家之长,一生没有多少著作,其---温证论治--与--临证指南医案--都是他的学生帮他编辑而成,他基本上认为[温邪上受,首先犯肺,再逆传心包],就是由呼吸道先感染, 施治不当,就会神志昏乱,其辨证时采用[卫,气,营,血],就是卫--表,气---由表入里时,而营,血就是里症,也就是说病情由卫进入营血就是越来越 重,在治疗上采用清热解毒,芳香开窍,养阴生津之法,当时有一人与叶天士齐名,叫做薛生白,着有---温热病篇---其与叶有相同的看法,
自此以后研究温 病派学术的人越来越多,最有名的有两位,一是吴鞠通,另一是王孟英,吴瑭,名鞠通,江苏人,此人发扬了叶天士学说,将他一生研究的医理与实际临床经验写成 一书名为---温病条辨---区分温病分为上,中,下三焦来论治,上焦论呼吸病变,中焦论消化系统病变,下焦论一些虚弱等病变,他设计了[桑菊饮],[银 翘散]等等很有名的温病方剂,就是现在我说的南方温病派最常用的方子,而王孟英,名士雄,他以伤寒论为经,以温病学为纬,编辑出--温热经纬--一书,大 家可以参考这书来了解温病学说的起源与发展.
这伤寒家与温病派已经争执数百年至今未停,1966年到1976年间,中国出现文化大革命,这一个历史悲剧共上演十年,这十年间,所有传统经方家,几乎都 给斗争掉了,现存真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了,我们比方说有一万个中医,可能就只出现一位经方家,这样读者就比较了解经方家的担忧在哪了,因为伤寒金匮非常难 懂,因此许多人研究后仍然不知如何使用,我们经方家采用六经辨症法,完全与温病派不同,而这六经辨症法要了解如何使用,就必须精通于黄帝内经的诊断学病理 学与生理学了,但是很少人能够读懂这书,但是无论是温病派或是伤寒家都遵此书为万世经典,而真正在使用黄帝内经的只有伤寒家,温病派只是流于口头上尊称而 已. 也因此我称伤寒家才是真正的正统的中医学术,其起因于此。
正统中医学是依据黄帝内经为生理学,诊断学,病理学的主要标准.神农本草经为药物使用标准,难经为针灸使用标准,处方标准是以汉朝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 匮中的处方为主. 过去人们称为"伤寒家"或"经方家"此类为正统中国绝学,时常令病人一剂知二剂已,然而现今 却为数极少,众医皆曰经方过峻,而不敢使用,殊不知熟读以上医书,使用经方何难之有.因为按照六经辨症法,人体一受表症时,只停于表约六天(伤寒论曰一 日),过此六天没有好,病就会传入少阳或是阳明,所以必须掌握时机,务必在一有表症时,使用一方一举将之立刻驱除,如此方可以治病于初始,所以我们认为百 病风之始,失去此时机,病就会入里,就会产生其它问题了,因此经方的设计都是药简力专,讲究一剂知,二剂已的效果,它非常合于易经的艮卦精神,艮卦就是止 之道,按照止之道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yfjxzz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225/464.html
上一篇:吴歌唱响在新时代的春天里
下一篇:医学五大热门专业解读(下篇):口腔医学、麻